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消防科普

对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火灾扑救处置对策的研究

来源:    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编辑:管理员    浏览:5121

摘要:在我国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依然存在大面积易燃建筑群,该建筑群建筑结构特殊,极易发生火灾;而一旦发生火灾,又很难施救。近年来,此类火灾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针对该类火灾扑救措施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苗寨的地理特点、建筑特点以及建筑结构和构造,提出了关于大面积易燃建筑群发生火灾后面积大、跨度大等火灾特点,以及在处置火灾的过程中遇到的调集难、供水难、扑救难等处置难点;为解决这些火灾处置难点,本文依据相关规范等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划定作战区域,并通过计算在火灾最不利条件下各作战区域的供水需求,确定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池等固定消防设施的数量,确保作战时的不间断供水;最后,本文针对侧面区域、中间区域着火等情况设定三种不同规模的火灾,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作战原则与方法,制定具体作战方案,对消防部队处置此类火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易燃建筑群;处置难点;作战区域;处置措施

2014年1月11日凌晨1点30分,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四方街发生火灾,火灾共造成古城335户群众受灾。其中烧毁房屋242栋,过火面积1平方公里,部分文物、唐卡等文化艺术品烧毁,直接财产损失上亿元。这起火灾是近年来投入警力最多、灭火时间最长、条件最为恶劣古城镇建筑火灾,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了巨大的文化遗产损失,可见此类火灾扑救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的特点与处置难点

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的处置难点与其特点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的地理环境、建筑结构特点以及其他相关方面,为得到具体火灾扑救方法打下牢固基础。

1.1 易燃建筑群的特点

1.1.1 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

苗寨一般由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占地面积较大,海拔较高,距离县城较远。河流穿寨而过,四周均为苗族特色建筑——吊脚楼,楼房由山脚延伸至山顶,顺势而上,随着地形的变化层峦叠嶂。除此以外,居民还会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

1.1.2 建筑结构及构造

吊脚楼,即房屋撑柱悬空不落地,因地制宜而建,一般立于平地,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下级竖较长柱,上级竖较短柱,吊脚楼一半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楼的后半部分靠岩着地,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使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木柱木墙木楼板,楼皆建于数米高的石保坎上,房架高6m至7m。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当地盛产的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堡坎,房屋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十分坚固。

1.2 处置难点分析

1.2.1 地域广,力量调集难

假设一苗寨距离县城30km,若其一角发生火灾,发现火灾这一过程耗时2.5min,报警用了1min,接警后消防车用80km/h的速度赶赴火场;通过计算得到,县区消防大队到达火场至少需要22.5min;到达现场后战斗展开需要2.5min,总共至少需要28.5min。然而木结构建筑的耐火极限一般为1h,消防部队到场时建筑已经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处置火灾的难度大大增加。

1.2.2 地势高,火场供水难

苗寨建筑依山傍水,吊脚楼由山脚延伸至山顶,跨度大,地势高,几乎没有消防车道,若要将水供至山顶,需要很大的压力。假设一苗寨的高度为230m,用Φ65mm水带铺设,用一支射程为17mΦ19mm的水枪喷射,根据公式Pb=Pdx+Pby+Pg+Pq计算,供水压力至少达到299×104Pa才能满足要求;而一辆普通消防车的工作压力最多为110×104Pa,至少需要3辆消防车接力供水才能达到供水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火场供水任务十分艰巨。

1.2.3 易形成“火烧连营”,火灾扑救难度大

苗族人民尊崇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习俗,保留各类节日庆典和建筑特点。因此,木质房屋一户连一户,导致火灾荷载之大;人们久居深山,防火意识薄弱,大型节日用火普遍随意,致使致火因素之多;除此之外,木结构建筑易坍塌,且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也少有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初期火灾处置不利,就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_page_break_tag_

2.易燃建筑群作战区域划定与固定设施设置

结合苗寨的建筑特点、地理特点,以及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的火灾特点和火灾处置难点,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本文假设一苗寨占地13000㎡,通过计算将其分为12个作战区域,并且建立58个消火栓、4个消防水池以保证消防安全。

2.1 划定作战区域,设立消防通道

2.1.1 区域划定依据

设一苗寨占地13000㎡,常年吹2-3级北风,由于建筑多为木结构且没有防火间距,因此,一旦着火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势。为了更好的扑救此类火灾,可将苗寨划分为若干作战区域,在发生火灾时开辟防火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易燃建筑密集区的灭火供水强度一般为0.4-0.8L/s•m,在3级风力的条件下,着火15min后,易燃建筑密集区的燃烧周长为80m,经公式Q=qL计算得到需要的流量为64L/s,由于一支射程为17mΦ19mm的水枪的流量为7.5L/s,因此,至少需要9支这种型号的水枪,并且所划定的作战区域的最大燃烧周长不能超过140m。

2.1.2 区域划定内容

结合作战区域划定依据,每个作战区域的控制周长至多为140m。因此,将该苗寨划分为12个作战区域,每个作战区域的控制周长约为133m,控制面积约为1083㎡。作战区域之间由防火隔离带隔开,若任意一个作战区域发生火灾且火势有向其他作战区域蔓延的趋势时,应开辟一条不小于40m的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2.1.3 消防车通道的设立

按照《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每条消防车道末端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8.0m×18.0m。除此之外,每栋吊脚楼均涂抹防火涂料,以提高其耐火等级。

2.2 设立消防水池和消火栓等消防设施

为了更好地解决“供水难”这个问题,在划分12个作战区域的同时,消火栓和消防水池的设立也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2.2.1 消火栓设立依据与内容

易燃建筑密集区的灭火供水强度为0.4-0.8L/s•m,在3级风力的条件下,着火15min后,易燃建筑密集区的燃烧周长为80m,经公式Q=qL计算得到需要的流量为64L/s,由于一支射程为17mΦ19mm的水枪的流量为7.5L/s,因此,至少需要9支这种型号的水枪。由于一个作战区域的燃烧周长为133m,需要的总流量为106.4L/s,至少15支水枪才能满足供水需要。按照一个消火栓出两支水枪的规定得到一个作战区域至少有8个消火栓,才能保证初战的有利条件。因此,如2.1所示,在图位置设置消火栓,保证供水的不间断。

2.2.2 消防水池设立依据与内容按照《建设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应设置消防水池:第一,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第二,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支有1条进水管,且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大于25L/s。苗寨普遍距离市区较远,海拔较高,供水不便,必须建造消防水池。以苗寨发生火灾,且火势处于大面积燃烧阶段,即第一、第二、第三、区域均着火为最不利条件。此时火灾的燃烧周长为342m,需要的总流量为273.6L/s,若扑救时间为3h,则需水50m³。因此,如图2.1所示,在苗寨的顶部各设置2个消防水池,且每个消防水池的体积约为500m³,平常居民的生活用水与消火栓的水都是由消防水池供给。

_page_break_tag_

3.易燃建筑群的灭火救援措施

根据上述条件,结合此类建筑的建筑特点、环境特点以及火灾处置难点,对此类建筑火灾做出以下灭火救援措施。

3.1 战前准备

战前准备是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基础,战前准备准备充分,在发生火灾时就能把握战机,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3.1.1 配备先进的装备器材

先进的器材装备是打胜仗的关键,在火灾尚未发生时,应未雨绸缪,购进先进的器材装备,并组织官兵熟悉器材、掌握器材操作规程,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圆满完成作战任务打下牢固的基础。适合这类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的装备有:

1、漂浮式高扬程大流量取水泵机组

这种水泵机组由漂浮式潜水泵、管线作业集装箱和泵机组三大部分组成,可从距离动力系统60m(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的任何开放水源取水,并可与消防车、运程灭火水炮等配套使用,具备吸水、输水、接力供水、环形供水等功能,为火场供水提供便利。

2、冷气溶胶消防车

在苗寨发生火灾时,下层的空气向上流动参与燃烧,形成抽风通道,若此时利用冷气溶胶消防车向抽风通道气流中射入大流量超细干粉气溶胶灭火剂,就能快速抑制燃烧,控制火势,降低火场温度,为扑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3.1.2 制定预案,组织演练

在配备先进的器材装备的同时,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熟悉大面积易燃建筑群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基本情况、固定消防设施情况等。第二,根据现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情况作出火灾假设,制定灭火救援预案。第三,按照预案,组织演练。做到以上三个方面,有助于消防部队把握战机,跨区域、多种力量协同作战,以及更好地处置此类建筑群火灾。一旦发生此类火灾,就可以根据起火位置,启动相应的灭火救援预案,在第一时间调集优势力量,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战斗。否则将会贻误战机,造成巨大的损失。

3.1.3 确定初战力量

近年来,苗寨的文化价值越来越高,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目前现役消防部队力量薄弱、警力不足等实际情况,当地消防部队应联合公安派出所,对此地的消防安全进行共同管理,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时巡查,确保其消防安全。在发生火灾,且现役消防力量还未到达现场时,应由当地公安派出所指挥义务消防队展开灭火战斗;若火势较大,当地公安派出所则负责指挥义务消防队控制火势,待现役消防力量到场后移交指挥权,由现役消防部队指挥员担任火场指挥员,组织灭火行动。

3.2 掌握火场情况

掌握火场情况是作战胜利的首要条件。只有掌握火场情况,指挥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下定决心;只有掌握火场情况,指挥员才能做出正确指示;只有掌握火场情况,才能把握时机,成功扑灭火灾。

_page_break_tag_

3.2.1 加强火场警戒

火场警戒是为避免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和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警卫措施。维持好火场秩序,能减少灾害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和混乱给救灾工作带来的影响。历年来,时有发生火灾时居民返回住宅拿取钱物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在苗寨,人员比较集中,普遍家庭条件较差,一生积蓄都在房屋中,因此,在发生火灾时,居民(特别是老人)返回家中的事件更是常见。大量的围观人群也会造成交通堵塞,给灭火工作带来更多困难。因此,为避免返回、围观期间发生的不必要的伤亡和减少灭火工作的阻碍,应由交通民警、公安、武警部队或民兵设立若干个警戒小组,专门维持现场秩序,一个警戒小组由3人组成,10m一个警戒桶,警戒桶之间用警戒带相连,将人群控制在50m以外的安全场地。

3.2.2 全面进行火情侦察

火情侦察是指消防队到达火场后,采取的全面了解火场情况的一项任务,是灭火作战行动的重要保障。火情侦察应该贯穿整个作战过程,利用先进的侦察器材对火场燃烧状况、人员受火势威胁情况、有无毒害位置、火场内外电路、贵重物资、建筑物特点以及可利用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侦察,并随时通过通信设备向指挥员报告,以便指挥员准确掌握火场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及时下达进攻或者撤退的命令,以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在组织火情侦察之前,需注意:1、做好个人安全保障,指挥员应组织掩护组开辟侦查道路、排除侦察险情,禁止单独行动;2、完善器材装备,在侦察之前应配备隔热服等防护装备,照明、登高、破拆等辅助工具以及通信联络工具。

3.3 正确选择灭火战术措施

易燃建筑密集区的灭火供水强度一般为0.4-0.8L/s•m,苗寨建筑均为木结构,房屋的承重构件均为燃烧体,且房屋之间间隙较小。因此,其灭火实际需要的最小供水强度选为0.8L/s•m,则Φ19mm,射程为17m的直流水枪流量为7.5L/s•m,在此类火灾中的控制周长为9m。综合以上数据,针对以下三种火灾阶段做出相应对策。

3.3.1 初期火灾的处置

初期火灾是指最初只局限于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的燃烧。这一阶段火灾的特点为:1、火灾燃烧范围不大;2、火灾发展速度较慢;3、火灾发展受火源、通风条件影响。因此,扑救初起火灾时,要采取打快攻、打近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于攻击点上,快速实施围歼火点的战斗部署,猛打猛冲,速战速决。

3.3.2 发展阶段火灾的处置

发展阶段的火灾规模变大,周围的可燃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燃烧,火势向周围蔓延。因此,处置发展阶段的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所谓的“先控制,后消灭”就是指消防力量到场后,先把主要力量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对发展的火势实施有效控制,防止蔓延扩大,为迅速消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在控制火势的同时,集中兵力向火源展开全面进攻,逐一或全面彻底消灭火灾。除此之外,这个阶段的火灾受风向影响尤为明显,所以在设置水枪阵地的时候,应该以下风方向为重点,若是火灾威胁邻近作战区域,应立即拆除房屋建立隔离带。在作战时还应设安全员,时刻观察风向变化并及时报告指挥员,以便指挥员做出正确判断,调整阵地。

_page_break_tag_

3.3.3 大面积燃烧阶段火灾的处置

大面积燃烧阶段也就是“火烧连营”阶段。这个阶段的火灾规模迅速增大,周围温度急剧上升,出现持续高温,通过热辐射或飞火点燃周围可燃物,燃烧建筑也会出现局部或整体倒塌。扑救这种大面积火灾,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采取穿插分割、逐片消灭的战术,阻止火势向重点部位蔓延,集中优势兵力,利用避火服等特种装备,重点突破几个燃烧较弱或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实施强行攻入燃烧区,分割火源,并且防止飞火引燃周围山林形成山火或是距离较远的作战区域。这个阶段的火势受风向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作战时应设安全员,时刻观察风向变化并及时报告指挥员。

3.4 保障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是消防人员利用消防车、泵和其他供水器材,将水输送到火场,供灭火战斗人员出水灭火的战斗行动,是圆满完成灭火任务的核心,在灭火战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火场供水组织不力,供水方法不当,以致出水缓慢,水量不足,供水中断,就会造成灭火战斗的失利。因此,我们在战斗前要确定水源,使用先进的消防器材装备供水,并运用正确的供水方法,保证灭火战斗时供水的不间断。除此之外,在保障火场供水的同时,也要合理运用水流,节约用水,可采用喷雾、开花水枪灭火,或根据情况开闭水枪。

3.4.1 利用天然水源

天然水源是指由地理条件自然形成的,可供灭火救援时取水的场所。当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时,消防车可以取用天然水源。另外在使用天然水源取水时,应先将消防车停放在即安全可靠、靠近水源的适当地点,天然水源的水位和贮水量应在消防车规定的吸水深度范围内,连接吸水管、滤水器,将滤水器沉入水中,启动消防车吸水装置或其他水泵,即可吸水。这种大面积易燃建筑群普遍距离市区较远,市政管网并不涉及,居民的生活用水及固定消防设施的用水都来自河流与消防水池。但是它们的建筑特点就是依山傍水,因此在这些建筑中必定有河流,继而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消防车、手抬机动泵、漂浮式高扬程大流量取水泵等水泵抽水,以保证火场供水的不间断。

3.4.2利用固定消防设施

固定消防设施是火场供水的主要来源,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马上投入使用,供水时间、强度都能得到保证,灭火效果是比较好的。大面积易燃建筑群若是按照《建筑防火规范》,根据实际在规定的地方设立相应的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等固定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那么在火灾还处于初级阶段时,村民、公安部门就能将火扑灭。现役消防队到场时,也能迅速利用这些固定消防设施铺设水带,及时不间断出水控制火势,避免产生“火烧连营”的局面,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水压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消防水池供水。因此,固定消防设施在火场供水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3.4.3消防车运水或接力供水

消防运水是指用若干辆消防水罐车,从水源处装水,往返于水源地与火场供水战斗车之间的供水。这种供水方式通常是火灾附近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不得已的做法。这种方法既消耗人力也消耗物力,如果在路上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就会导致火场供水的中断,严重影响灭火战斗的进行。而消防接力供水则是在高层火灾的常用供水方法,一般用在水压不够的时候。苗寨通常依山而建,大多数房屋在高处,在发生火灾时,将消防供水和接力供水结合起来保障火场供水也是一个好方法。

_page_break_tag_

3.5 注意事项

3.5.1 搞好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保证消防员自身安全的条件。近年来,由于个人防护不到位导致消防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加强自身安全观念,养成战前做好个人防护的好习惯。在扑救这类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的建筑群时,应该设定一个安全监督员,全面观察火场安全,注意建筑是否有倒塌危险,注意风向的改变,一旦发现潜在危险立即向指挥员汇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参战官兵人身安全。

3.5.2 保护附近林木

苗寨周边有大量植被树林,在发生火灾时,非常容易引起山火。因此,在扑救此类火灾,特别是火灾处于大面积燃烧时,应在着火区域与山林之间设置水枪阵地,防止飞火、热辐射等原因造成山火。

3.5.3 防止复燃

火灾扑灭后,应对火场进行全面清理,尤其是倒塌建筑和一些隐蔽位置,防止未燃尽或是未完全燃烧且表面已经碳化的木质构件以及某些阴燃物质造成复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