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消防网 
欢迎光临:中国天津市消防网门户网站现在时间:
社会新闻

文化点亮地下空间

来源:    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编辑:管理员    浏览:948

地瓜社区一

“别样老年”活动

天津消防网讯 笔者最近走访了北京市民防局改造开放的几处地下空间。以往阴暗杂乱的地下人防工程,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成功装点了北京丰富多彩的地下世界。

  北京市民防局开展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以来,原先有些“脏乱差”的人防地下室已被改造成地下社区、文化馆等公益便民工程,实现了地下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地下共享社区生活

  11月的北京,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但老李所在的这个地下社区却温暖明亮。北京亚运村街道安苑北里社区19号楼的地下二层里,一群年轻人和一群老年人聚在一起,参加地瓜社区举办的“别样老年”活动。怎样在淘宝上网购、怎样和子女用微信聊天、出门买菜怎样用支付宝付钱……在热情的年轻小伙伴的指导下,老李体验了一把当下流行的应用软件和电子产品。“看来,我也算是老网民,老年网民。”老李笑呵呵地说道。

  两年之前,这个温馨的地瓜社区只是一个普通的防空地下室,和北京其它人防工程一样,封闭、黑暗、潮湿是它曾经的代名词,直到它的轨迹和一个叫做周子书的年轻人交汇在一起。

  2003年,周子书刚到北京时,来车站接他的朋友从大衣里掏出一个烤地瓜,“啪”,掰了一半递给他吃。这个热气腾腾的举动,给周子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那时起,冬日里那个暖暖的地瓜,就成了分享的象征。

  13年后,在时任亚运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酉晨的邀请下,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周子书带着他的团队,来此地下二层开始了他们的设计和运营。这就是后来的地瓜社区。

  经过周子书的改造,这个560平方米的防空地下室焕然一新,成了服务9000名居民的共享文化空间。共享客厅、台灯书屋、私人影院、创想教室……清闲的老人、恩爱的情侣、好动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里是台灯书屋。”地瓜社区执行主管周科边走边介绍说。这里的书大多数都是小区居民捐赠的。“前几天就有位大叔捐了一批摄影书刊。”周科拿起一本《中国摄影》杂志展示道,“平时大家周末,或者下班了,就会带着孩子在这里看书。”

  小区居民的无偿捐献,让这一本本书流回了大家手中,还多了几分温度。周科骄傲地介绍,地瓜社区致力于帮助居民利用自己的技能为本社区提供服务,将闲置的地下空间改造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客厅”。

  就像那个被掰成两半的地瓜一样,平等、温暖、共享成为该社区的理念。不仅仅是地瓜社区,这种提高地下空间服务性的利用模式,已经在全北京市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_page_break_tag_

  文化活动便民惠民

  从寸土寸金的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走过,进入明亮整洁的都市馨园21号楼地下人防空间。原本挤满了100多户外来打工者的不足8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经过清理整治后,摇身一变成为社区文化活动室。这里不仅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报刊自习室、乒乓球室、舞蹈室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功能室,更有一座别具特色、免费开放的非遗博物馆。

  白墙灰砖,挂满了大红灯笼的都市馨园社区地下活动室,使置身其中的人们仿佛回到了老北京四合院。狭长的走廊旁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活动室,正在跳舞的张大姨高兴得合不拢嘴:“冬天外面冷嗖嗖的,要没有这地下活动室,我们都不知道去哪儿跳舞了。”最受欢迎的乒乓球室供不应求,“要是能再多几个屋子就好了,现在打球还得排队呢”,没能抢到球桌的王大爷遗憾地说。

  这片地下活动室的中心区域,是一座汇集了老北京文化的非遗博物馆。该非遗博物馆由9个展区和1个教育体验区组成,正在展出京绣、杠箱会、风筝、蒙镶制作技艺、元宵灯会等14个非遗项目展品。参观的居民向我们分享道:“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这些老一辈的东西了,带着儿子来看看,也能让他知道我小时候都在玩什么。”

  据崇文门外街道文化中心主任张艺军介绍,都市馨园小区里住着两位非遗传承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厨子舍清真宴席”的传承人舍增泰和东城区级非遗项目“北京传统风筝”传承人张世德。非遗博物馆建成后,他们不但把这里作为工作室,进行对外展示,还可以在这里教学生、办讲座。“我家里地方小,几乎没有富余地方能够制作风筝,这下好了,我有自己的工作室了。”祖上三代都是制作老北京风筝的张世德开心极了。在张艺军看来,改造利用地下人防空间就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解决社区居民没有场地参加文化活动的老大难问题。

  传承展示中华文化

  如果说都市馨园的非遗博物馆是展现北京市非遗文化的冰山一角,那么坐落在西城区月坛公园旁的月坛雅集传艺荟无疑是一栋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原本逼仄的地下小商品市场,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前提下,经过重新设计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从地下二层出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玉生大师及徒弟织造的盘金丝毯《九龙图》。占地面积7864平方米的场馆内展示了燕京八绝、玉雕、唐三彩、内画鼻烟壶等由60名全国知名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近240件非遗艺术品。

  除了精美绝伦的非遗展品,月坛雅集还为各位非遗大师开设了工作室,如李佩卿大师的景泰蓝工作室、刘守本大师的鼻烟壶工作室等。2017年4月瑞士蒙特勒的朋友参观月坛雅集时,感叹景泰蓝和鼻烟壶的做工精妙,并用法语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卷轴上写下:“这是一次完美、愉快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参访!感谢你们守护和传承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座非遗博物馆交出了优秀的答卷。

  据传艺荟场馆相关负责人张银馨介绍,传艺荟将会不定期地开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如让非遗大师走进学校,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与体验非遗技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充分认可月坛雅集传艺荟在青少年非遗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亲自授牌“世界文化遗产青少年传习基地”。今年9月,中山大学的105名学生,走进月坛传艺荟体验兔儿爷上色课程,“在南方长大的我们,对北京的传统文化充满了好奇,这次机会让我体验了一次当非遗大师的感觉。”其中一位同学开心地对笔者说。

  北京市民防局副局长郭援表示,“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资源。我们致力于以补充城市功能、服务城市居民为导向,突出公益使用、强化便民服务,积极开展人防工程公益化利用试点。”用于停车、文体休闲、宣传教育、社区服务……据统计,北京有3000多处人防工程用于公益便民,占全市在用人防工程的92%。人防工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一个又一个“地瓜”正在缓缓成长、不断发展,生长出无限的可能。


消防培训
点击排行
随机新闻
友情链接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19943758686